本文作者:admin

关于韩信怎么死的的信息

admin 2022年10月13日 07:35:26 12
关于韩信怎么死的的信息摘要: 本文目录一览:1、韩信是怎么死的?2、...

本文目录一览:

韩信是怎么死的?

韩信是被吕后和萧何合谋杀害韩信怎么死的韩信怎么死的,因为刘邦封韩信五不死,没有杀韩信的刀没有捆韩信的绳子,见天见地见君王不死,所以韩信被套在麻袋里,天地君王不可见,绳子不绑不用刀,最后被几十名宫女个个手拿棒锤,一拥而上,团团围住,一阵乱打,把韩信活活打死韩信怎么死的了。

韩信是怎么死的 死于哪一年

韩信死于公元前196年。

韩信死因之一

韩信帮助刘邦打江山,追赶项羽,追到荥阳时,按兵不走了。刘邦不知怎么回事,去问萧何,萧何说:“他这是讨封哩。”刘邦立时就封韩信为“三齐王”,就是与天王齐,与地王齐,与君王齐。还封他“五不死”,就是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没有捆他的绳,没有杀他的刀。韩信这才去追赶项羽,把项羽打败,为刘邦打下了江山。

刘邦坐了江山后,怕韩信势力大,压了自家的天下,就想杀死韩信,可是自己亲口封了韩信“三齐王”、“五不死”,怎么杀他呢?他想了个杀韩信的办法告诉了吕后。

吕后召韩信进宫,对韩信说:“你犯下了谋反罪,君王叫我杀你。”韩信说:“那不行,君王封我五不死的,这事我得当面和君王说说。”吕后说:“哼哼,你见不着君王了,你看看你来在了什么地方?”韩信一看周围阴森森的,往上看顶棚遮得严严的看不见一丝天,往下看地上铺着毯子,看不见一点点地,又见不了君王,心里不由叫苦。没等韩信分辨,吕后又说:“君王封你'五不死',我们都按君王的意思办了。我知道你还要说:没有捆你的绳,没有杀你的刀,这些我们都不用。”说完,一挥手,两旁几十名宫女个个手拿棒锤,一拥而上,团团围住,一阵乱打,把韩信活活打死了。

韩信死因之二

另有传说中,刘邦曾允诺,只要韩信顶天立地于汉土,绝不加兵刃于身。

故韩信被杀时,吕后吊之於长乐宫大钟之内,头为大钟所罩,不见天日;脚悬空于地面:所以无法顶天立地。

吕后也使用竹刀(削尖的竹子),或说是用桃木剑,而非以兵刃(刀、剑之类,有刀刃的武器)将其杀死,以不违背当年的承诺,但无记载。

扩展资料:

人物简介

韩信(?-前196),西汉初年异姓诸侯王,战国时期韩襄王姬仓庶孙,为避免与同名的名将韩信相混,史书多称其为韩王信。韩国被灭后一直在韩国故地生活,后随张良入关任将军之职,不久又任韩国太尉,领兵攻取韩国故地。韩国平定之后受封韩王。并随刘邦击败项羽平定天下。

天下平定后,汉高祖刘邦认为韩信的封地都是战略要地,便将其封地迁移到太原以北的地区,迁移封地之后不久,韩国都城马邑被匈奴包围,因韩信屡次向匈奴求和,朝廷怀疑其有异心,韩信遂起兵反叛,投靠匈奴。汉高祖刘邦率军亲自征讨,韩信逃往匈奴,并多次率军攻打汉朝,还引诱了代相陈豨造反,在其又一次带兵攻汉之时,被将军柴武在参合斩杀。

子孙后代

韩信投靠匈奴的时候,和自己的太子同行,等到了颓当城,生了一个儿子,因而取名叫颓当。韩太子也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婴。到孝文帝十四年(前166年),韩颓当和韩婴率领部下投归汉朝。汉朝封韩颓当为弓高侯,韩婴为襄城侯。 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时,弓高侯的军功超过其它将领。爵位儿子传到孙子,他的孙子没有儿子,侯爵被取消。 韩婴的孙子因犯有不敬之罪,侯爵被取消。

韩颓当孽孙韩嫣,少年是皇帝的玩伴,太子时得宠,后因出入永巷不忌,以奸闻于太后,被王太后赐死。他的弟弟韩说,韩颓当庶孙因作战有功封侯,并多次受命为将军,最后封为案道侯。儿子继承侯爵,一年多之后因犯法被处死。又过一年多,韩说的孙子韩曾被封为龙额侯,继承了韩说的爵位。

历史评价

司马迁:“韩信、卢绾非素积德累善之世,徼一时权变,以诈力成功,遭汉初定,故得列地,南面称孤。内见疑彊大,外倚蛮貊以为援,是以日疏自危,事穷智困,卒赴匈奴,岂不哀哉!”

班固:“周室既坏,至春秋末,诸侯耗尽,而炎、黄、唐、虞之苗裔尚犹颇有存者。秦灭六国,而上古遗烈扫地尽矣。楚、汉之际,豪桀相王,唯魏豹、韩信、田儋兄弟为旧国之后,然皆及身而绝。横之志节,宾客慕义,犹不能自立,岂非天虖!韩氏自弓高后贵显,盖周烈近与!” “昔高祖定天下,功臣异姓而王者八国。张耳、吴芮、彭越、黥布、臧荼、卢绾与两韩信,皆徼一时之权变,以诈力成功,咸得裂土,南面称孤。见疑强大,怀不自安,事穷势迫,卒谋叛逆,终于灭亡。”

司马贞:“韩襄遗孽,始从汉中。剖符南面,徙邑北通。穨当归国,龙雒有功。卢绾亲爱,群臣莫同。旧燕是王,东胡计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信之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信

大将军韩信怎么死的

大将军韩信是被吕后和萧何联手诛杀的,也得到了刘邦的授意,死时35岁。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刘邦曾许下他“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兵器不死”的特权,为了不违背承诺,萧何帮助吕后将韩信骗到长乐宫,然后命人用削尖了的竹竿将韩信给刺死了。

韩信简介

韩信,汉族,淮阴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

韩信很小的时候便父母双亡,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到别人的歧视。但是他立志要有所作为,于是日夜钻研《孙子兵法》,却一直没有机遇发挥自己的才能。

有一天,韩信带着佩剑在街上走着,突然有一群人将他围起来,并羞辱他。其中一个屠夫说:“虽然你长得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胆子却非常小。如果你真有本事,敢不敢用你的佩剑来刺我?如果不敢,那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不然,我们俩今天没完!”韩信非常生气,虽然他很想杀死这个无赖,但是又怕,杀人偿命,未免因小失大;和他们硬拼,自己又打不过。于是,他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不顾他们的嘲笑,强忍满腔怒气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然后大踏步地走了。

韩信怎么死的?

韩信的死:萧何向吕后献计把韩信引入后宫,由御林军抓获。萧何又献计用麻袋捆住韩信于长乐宫悬锤之室,把竹竿削尖了,让宫女们乱枪把韩信扎死,死状是残忍至极、惨目忍睹。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异姓诸侯王,韩襄王姬仓庶孙。

韩国被灭后,跟随张良入关,担任将军。授韩国太尉,领兵攻取韩国故地,受封韩王。楚汉之争时期,支持汉王刘邦击败项羽,平定天下。 西汉建立后,受到汉高帝猜忌,戍守太原以北的地区,向匈奴求和,起兵反叛,引诱代相陈豨造反。

扩展资料:

项羽所封的诸侯王都到各自的封地去,韩王韩成因没跟随项羽征战,没有战功,不派他到封地去,改封他为列侯,等到项羽听说刘邦派韩信攻取韩地,就命令自己游历吴地时的吴县县令郑昌做韩王以抗拒汉军。

汉高祖二年(前205年),韩信平定了韩国的十几座城池,刘邦到达河南,韩信在阳城猛攻韩王郑昌。郑昌投降,刘邦就立韩信为韩王。此后,韩信常带领韩地军队跟随刘邦。

汉高祖三年(前204年),刘邦撤出荥阳,留韩信和周苛等人守卫荥阳。

韩信是怎么死的呢?

韩信被杀的过程是:

汉十年,陈豨反叛。刘邦亲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托病没有随从。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部署完毕,等待着陈豨的消息。

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他的弟弟上书告变,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

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和萧何谋划,令人假说刘邦平叛归来,说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来祝贺。吕后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将韩信杀掉了。

韩信的人物经历:

秦末大乱之际韩信投奔项梁,项羽,未得重用。转投刘邦,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经萧何保为大将,制定汉中对策,设还定三秦之计。

刘邦兵败于彭城后,韩信先破楚军于京、索之间,后平定魏国,请命北伐拿下代国。刘邦收其精兵后,背水一战,击败赵国,派人降服燕国。支援刘邦以及清除项羽派往赵国的奇兵的同时平定剩下的赵国城邑。

刘邦成皋兵败夺其精兵后,奉命攻打齐国,拿下齐国后全歼过来支援的龙且二十万楚军。韩信攻打楚国,项羽恐慌,与刘邦签订鸿沟协议。刘邦听从张良,陈平计策,撕毁鸿沟协议,追击项羽失败。

汉五年,带兵会师垓下,围歼楚军。项羽死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因人诬告,贬为淮阴侯。吕后与萧何合谋,诱杀于长乐宫钟室,夷灭三族。

韩信怎么死的

汉高祖十年,韩信于长乐宫以五刑处死(“先黥、劓,斩左右趾,笞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罪詈诅者,又先断舌”),并株连三族。

原因:

项羽死后,刘邦趁机夺取韩信兵权,并改封韩信为楚王以便就近控制,移都下邳。

刘邦欲捉拿锺离昧,但锺离昧素与韩信交好,于是锺离昧逃到楚国。刘邦得知锺离昧逃到楚国后。不久就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谋反。

刘邦向诸将征询对此事韩信怎么死的的意见。诸将都说:“赶紧发兵,活埋这个忘恩负义的小子!”高祖自知这些并不是好主意,就没有吭声。

这时,张良已经借口有病而功成身退了,只有陈平依然是刘邦身边最重要的谋士。刘邦便向陈平请教。

陈平开始不肯出主意,直到刘邦再三追问,并说:“我打算派兵前去讨伐韩信怎么死的他,你看怎么样?” 陈平沉着地反问道:“这次有人上书告发韩信造反的这件事,还有人知道吗?”

刘邦说:“没人知道。”“那韩信自己知道吗? ”“也不知道。”

陈平低头沉思了一会儿,又问:“陛下的军队比韩信的军队厉害吗?”刘邦回答:“不见得。”陈平又问:“陛下手下的战将中,有谁在战场上能敌过韩信?”刘邦回答:“没有人能敌得过他。”

陈平说:“军队实力不如韩信,将领又不是韩信的对手,现在您反而要出兵去打韩信;一旦引起战争的话。胜负就难以预料了。这样做我真是很为陛下担心啊!”刘邦一听,十分着急,连忙问有没有什么稳妥的办法。

陈平说:“古时,天子常常在全国各地巡行,会见各地的诸侯。南方有一个地方叫云梦泽。陛下装作出游云梦泽,要在陈州会见各路诸侯。

陈州在楚地西界,韩信听到天子出游,又到了他的地盘上,他当然会来谒见。当他谒见陛下的时候,您便可以把他抓起来。这样就不用派兵,只需一个武士就足够了。”

刘邦依计行事;韩信果然郊迎在路中央。刘邦便让埋伏下来的武士将韩信捆得结结实实,投入囚车中。 后来刘邦把韩信贬为淮阴侯,留居京城,不让他到外地任职,韩信也就不能再有所作为了。

汉高祖十年,陈豨起兵造反,刘邦率兵前去平乱。吕后与萧何密谋,伪报陈豨已死,在韩信前来祝贺时趁机擒获,声称有人密告他与陈豨共谋,将韩信于长乐宫以五刑处死(“先黥、劓,斩左右趾,笞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罪詈诅者,又先断舌”),并株连三族。

韩信自感未曾负君却落此下场,叹曰:“当初不曾听蒯彻之言,今日才会被人算计。”后世人称“生死一知己(萧何),存亡二妇人(漂母、吕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刘邦平定陈豨,班师回朝,得知韩信已死,既庆幸消除威胁,也为韩信的死感到惋惜。刘邦问韩信死前说了什么,吕后回答,韩信后悔当初不听蒯彻之言。于是刘邦下令逮捕蒯彻。

蒯彻承认自己曾教韩信反叛刘邦,但辩称“秦末群雄并起,有能者就可得天下,当时自己追随韩信,自然就会为他出谋献策,劝他自立,不会为刘邦设想;而且群雄中如刘邦般争天下者甚众,岂能尽杀”。刘邦感其言之有理,遂赦免之。

简介

韩信(前230年-前196年),淮阴人,是西汉开国三杰之一,又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萧何誉为“国士无双”、蒯彻誉为“功高无二,略不世出”。

韩信是谋略家、战术家、统帅和“谋战”派的军事理论家,在中国历史上以卓绝用兵才能著称,留下许多著名战例和策略,主要战绩有、擒魏豹、斩陈余、收左车、降燕地、杀龙且、取田齐等伟大事迹。后世何去非评价为“言兵莫过孙武,用兵莫过韩信”。

扩展资料:

人物特征

外形

韩信身材高大。(《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

喜欢负剑而行。(《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韩信便随余部归顺项羽,任持戟郎中。(《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自评

涉嫌犯军法被判斩首之刑,行刑时,自称为“壮士”。

行刑时,已有十三人被斩,韩信临刑,见到夏侯婴便说:“君王不是想要取得天下的吗?为何要斩我这种壮士呢?”(《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成语

战无不胜:刘邦建立汉朝后对韩信的评价,指的是打仗没有不胜的。形容力量十分强大,百战百胜。

国士无双:萧何在向刘邦推荐韩信是说他是国士无双。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一饭千金:韩信落魄时曾对施舍给他的老妇说以后定当厚报,韩信衣锦还乡时并赏赐她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多多益善:刘邦和韩信有一次对话,刘邦问韩信“你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多多益善”形容一样东西或人等越多越好。 又有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之意。

十面埋伏:韩信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项羽。指周围布置了重重埋伏。

背水一战:在韩信攻打赵国的时候,他采取背水一战的计谋,赢得战争胜利比喻在艰难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

拔旗易帜:韩信北上灭赵的一个计谋,拔掉别人的旗子,换上自己的旗子。比喻取而代之。

置之死地而后生:韩信北上灭赵的一个计谋,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士兵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韩信为了东进中原,采取麻痹敌人的办法,让士兵去修理栈道,而却领大军从陈仓出来,占领了关中。

在军事上的含义是: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

兵仙神帅:比喻韩信出神入化的用兵艺术。

胯下之辱:韩信落魄时,一个同乡人欺负他,让他从自己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果真从那个人裤裆下钻过去。指极大的侮辱。

解衣推食:韩信说刘邦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自己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自己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居常鞅鞅:刘邦建立汉朝后,夺去了韩信的兵权,而韩信从此称病不朝,闷闷不乐。也指的是因不平或不满而常常郁郁不乐。

功高震主:指的是韩信功劳太大,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胁而心有疑虑。

金石之交:武涉曾经劝说韩信自立,说道:你和汉王刘邦的关系这么好,但是最终还是被他所擒的。指的是如同金石般坚不可摧的交谊。

独当一面:张良和刘邦的一次谈话中,张良对韩信的评价。指的是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

略不世出:指的韩信的功劳很大,天底下没有人可以与他比的,后用于夸奖人等。

不赏之功:说的是韩信在战争中功劳,后形容功劳极大。

匹夫之勇: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勇气行事的行为。

妇人之仁:韩信在和刘邦的一次说话中,说项羽是妇人之仁,指的是妇女的软心肠。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推陈出新:当年韩信刚投奔刘邦时,刘邦让他管理粮仓,韩信提出“推陈出新”的管理理念,即把粮仓开设前后两个门,把新粮从前门运送进去,把旧粮从后门运出来,这样可以防止粮食在蜀中炎热潮湿的环境下腐败变质。

从而使蜀中粮仓不再有变质浪费的现象。指的是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勋冠三杰:指的是张良、萧何和韩信。意思是说:三杰之中,韩信的功劳最大。

伐功矜能:司马迁对韩信的评价,指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伪游云梦:刘邦伪游云梦,诈捕韩信。

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韩信当年说的一句话,指的是坐人家车子的,要与人家共患难;穿人家衣服的,要替人家的事担忧;靠人家养活的,要为人家的事拼命。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李左车在和韩信谈话中,李左车提出的这个观点。指的是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人心难测:韩信北上灭赵的时候,说张耳与陈余两人为刎颈之交,后两人翻脸。人的内心难以探测,喻指人的心思难以揣测,多用于贬义。亦做“人心莫测”。

钟室之祸:楚汉相争,韩信屡建奇功。刘邦称帝后,封信为淮阴侯。因遭吕后猜忌,被斩于长乐宫悬钟之室。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一知己指萧何,两妇人分别指的是漂母和吕后,寥寥十字,概括韩信一生中的经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韩信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