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红楼梦》中贾宝玉出生就含着的通灵宝玉是从哪来的?
女娲补天剩下的石头,特意下凡来到贾府,体验富贵场和温柔乡的。其实在书中一开篇就介绍了通灵宝玉的来历。据说它是女娲为了补天所铸造的石头,可惜最终因为本身的能力不行,没办法与其他石头一起完成补天的事业。也就是它原本是一块石头,是经过女娲的铸造,后来才成为了一块通灵宝玉。
原本的通灵宝玉是一块补天顽石(高经十二仗,方经二十四仗),因为修炼成石头已经有一段很长的时间,很有灵性。所以它知道自己没办法去补天,无比遗憾。在看到一僧一道来到此处,说起那些富贵温柔乡之事,才会起了凡心,想要去体验一番。那一僧一道还劝它人间的事情终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可石头依旧想去享受,才被僧人化作了一块美玉,让它从一块大石头化为了小巧的美玉。
其实这个通灵宝玉早已隐含着贾宝玉的命运。他面对着贾府的末世,却无力回天,无法拯救自己的家族。这也是作者曹雪芹的哀叹之事。曹家被抄家,与贾府的命运一样,都是因此没落,子孙四散。曹雪芹与贾宝玉相似的地方,都是无力挽救倾倒的家族。贾宝玉因为贾府败落,自己看破了红尘,悟道超脱。而曹雪芹却只能在世间悲叹,以红楼梦一书写尽凄凉。
综上所述,通灵宝玉来源自女娲补天剩下的石头,被僧人所化,成为了一颗美玉,被贾宝玉含着出生。这块美玉即是代表着,贾宝玉生来就如珍贵的美玉一般,受到了所有人的宠爱;也代表着贾宝玉即将面对的贾府末世而无能为力的结局。这也是一僧一道所说的,人间之事常常是乐极生悲、物是人非的,这块美玉最终也要经历人世间的无常,才会知道其中的道理,最终超脱与红尘。
请简述“通灵宝玉”的来历
贾宝玉出生时嘴里衔来,当做命根子挂在项上。贾宝玉是女娲剩一石转世真身(质),通灵宝玉则是其幻相(形)。贾家上下都把这块玉宝贝的不得了,要贾宝玉随身佩戴,睡觉时要用帕子包好。而丢掉玉之后,贾宝玉立马变得疯疯癫癫,痴痴傻傻。当真是贾宝玉的“命根子”。
通灵宝玉外形
形象: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
正面篆文:通灵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背面篆文: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扩展资料
通灵宝玉的神话结构有两个版本。
【程甲本】女娲弃在青埂峰的剩一石原是一块巨石,锻炼通灵后曾自变人形各处游玩,被警幻仙子封为赤霞宫神瑛侍者,又在西方灵河岸与绛珠草结下木石前盟,然后仍回青埂峰,变成一僧一道所见的那块扇坠般大小的石头。
因凡心偶炽,一僧一道将它变成甄士隐、薛宝钗所见的通灵宝玉幻相。它的真身则转世为贾宝玉,出生时嘴里衔来通灵宝玉。到劫终之日,贾宝玉与通灵宝玉形质归一,重返青埂峰,变成空空道人所见的那块写有《石头记》的巨石。
【甲戌本】女娲剩一石仅仅变作通灵宝玉,而没有变作神瑛侍者,也没用变作贾宝玉;贾宝玉仅仅是神瑛侍者转世,与女娲剩一石(通灵宝玉)毫不相干。到劫终之日,贾宝玉与通灵宝玉各回各家:一个回赤霞宫,一个回青埂峰。女娲剩一石下凡走这一遭,仅仅作为随行记者记录下贾宝玉的人生经历。
简述通灵宝玉的来历
1、【程甲本】女娲弃在青埂峰的剩一石原是一块巨石,锻炼通灵后曾自变人形各处游玩,被警幻仙子封为赤霞宫神瑛侍者,又在西方灵河岸与绛珠草结下木石前盟,然后仍回青埂峰,变成一僧一道所见的那块扇坠般大小的石头。
因凡心偶炽,一僧一道将它变成甄士隐、薛宝钗所见的通灵宝玉幻相。它的真身则转世为贾宝玉,出生时嘴里衔来通灵宝玉。到劫终之日,贾宝玉与通灵宝玉形质归一,重返青埂峰,变成空空道人所见的那块写有《石头记》的巨石。
2、【甲戌本】女娲剩一石仅仅变作通灵宝玉,而没有变作神瑛侍者,也没用变作贾宝玉;贾宝玉仅仅是神瑛侍者转世,与女娲剩一石(通灵宝玉)毫不相干。到劫终之日,贾宝玉与通灵宝玉各回各家:一个回赤霞宫,一个回青埂峰。女娲剩一石下凡走这一遭,仅仅作为随行记者记录下贾宝玉的人生经历。
扩展资料:
通灵宝玉物品原型之一:
《红楼梦》的点睛之物“通灵宝玉”裹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浮想联翩,这个宝物的原形,其实就是早在5000年前就为南京“北阴阳营人”开始赏玩的世界第一观赏石——雨花石,可以从10个方面加以印证。
家世之证。一位作家所描绘的事物必然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红学家舒芜在《红楼梦》(岳麓书社1987年版)前言中也写道,曹雪芹“书中的取材大量来自自己少年时代的哀和乐,歌和泣”。红学家严中也常说:
南京古称石头城,《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写的就是发生在南京的事。曹雪芹生于1715年,为曹顒之遗腹子。后随从继父曹頫生活在南京,直至13岁才离开南京。
简述《红楼梦》中“通灵宝玉”的来历
女娲炼石补天时,在大荒山无稽崖炼石,剩下了一块石头没用。那石头已经同灵,非常地惭愧感伤。后来有两位仙师经过谈论红尘富贵,石头动了凡心,央求两人带他去人间经历。两仙师答应了它,把它化为一块美玉,带到凡间,含在下凡历劫的赤霞神宫神瑛侍者嘴里。神瑛侍者就是贾宝玉,嘴里喊着通灵宝玉而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