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邑的意思-邑是什么意思

admin 2023年03月07日 08:55:27 8
邑的意思-邑是什么意思摘要: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邑的意思,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看到底部会有收获喔。本文目录一览:1、邑是什么意思...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邑的意思,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看到底部会有收获喔。

本文目录一览:

邑是什么意思

邑意思是都市、城市。

邑(拼音:yì)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上部是“囗”(wéi),表示城市;下部为跪着的人形。有土地有人,意思是都市、城市。邑也作为县的别称。上古时,国都也称作邑。

文字溯源:

金文字形基本沿袭甲骨文。发展到秦代小篆阶段,表示“城市”的“囗”由方到圆,表示跪坐臣服的“人”也变成了“卪”,渐渐失去了其造字本义。

发展到隶书和楷书阶段,表示疆域的“囗”不变,人却已讹变为“巴”了。在发展过程中,这字在秦篆阶段还分衍出偏旁“阝”来。这偏旁,在形声字里,都放在字的右边作为表意的形旁,表示和地域城镇有关。

[img]

邑 是什么意思?

邑 [yì] 邑的意思的意思如下邑的意思

1、用作名词,意思是邑的意思:国家。

2、用作名词,意思是:京城、国都。

3、用作名词,意思是:城市。

4、用作名词,意思是:封地。

5、用作名词,意思是:二一四部首之一。

6、用作副词,意思是:忧愁不安。通“悒”。

相关组词

作邑、邑庙、下邑、邑廛、邑君、郡邑、忧邑、丰邑、邑膰、岩邑、野邑、邑司、邑邑、堂邑。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文言版《说文解字》:邑,国也。从囗邑的意思;先王之制,尊卑有大小,从卪。凡邑之属皆从邑。

白话版《说文解字》:邑,小帮国。在先王邑的意思的制度中,公、侯、伯、子、男有尊卑高下不同,所管辖的地域有大小不同,所以字形采用“卪”作边旁。 所有与邑相关的字,都采用“邑”作边旁。

词语解释

1、岩邑 [ yán yì ]

释义:险要的城邑。

2、邑膰 [ yì fán ]

释义:邑,采邑;膰,祭肉。借指封地的收入。

3、忧邑 [ yōu yì ]

释义:忧愁烦恼;闷闷不乐。

4、郡邑 [ jùn yì ]

释义:郡邑府县。

5、下邑 [ xià yì ]

释义:下县。古代县分三等:粮十万石以下为上县,六万石以下为中县,三万石以下为下县。

邑的意思是什么?

邑的释义:

1、城市,都城。

2、旧指县。

3、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采邑。

4、古同“悒”,愁闷不安。

邑的基本信息:

部首:邑,四角码:60717,仓颉:rau

86五笔:kcb,98五笔:kcb,郑码:JYIA

统一码:9091,总笔画数:7

扩展资料

1、采邑[cài yì]

也叫食邑、采地、封地。

2、天邑[tiān yì]

谓帝王之都。指京都。

3、陬邑[zōu yì]

边远乡邑。

4、邑城[yì chéng]

县城。

5、朝邑[cháo yì]

京城;都市。

6、丰邑[fēng yì]

美好富厚的城邑。

7、都邑[dū yì]

城市。

邑的含义

邑的含义:1.泛指城市。 2.县。

邑(拼音:yì)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会意字,此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上部是“囗”(wéi),表示城市;下部为跪着的人形。有土地有人,意思是都邑、城市。邑也作为县的别称。上古时,国都也称作邑。

邑的释义:1、城市,都城。2、旧指县。3、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采邑。4、古同“悒”,愁闷不安。

“邑”是汉字部首之一,用作偏旁时变体为阝(右耳旁)。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如都、郡、邻、邦等。

书写提示

【笔顺】①(竖)②(横折)③(横)④(横折)⑤(竖)⑥(横)⑦(竖弯钩)

【写法】“口”窄“巴”宽。“口”居上偏左,上宽下窄,㇕(横折)的竖段在竖中线右侧。“巴”,㇕(横折)的横段在横中线,竖段在竖中线右侧,折点与“口”的折点对齐;末笔乚(竖弯钩)从横中线起笔,向下向右钩出,钩部超出上部。

说文解字

【卷六下】【邑部】於汲切(yì)

国也。从囗;先王之制,尊卑有大小,从卪。凡邑之属皆从邑。

邑的意思

邑的意思是什么

基本解释:邑

城市,都城:城邑。都邑。

旧指县:邑人(同乡的人)。邑庠(明清时称县学)。邑宰。

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采邑。

古同“悒”,愁闷不安。

笔画数:7;

部首:邑;

笔顺编号:2515215

详细解释:邑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为囗(wéi),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合起来表城邑。“邑”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变体为右耳旁。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本义:国)

古代称侯国为邑〖state〗

邑,国也。——《说文》。段玉裁注:“《左传》凡称人曰大国,凡自称曰敞邑。古国邑通称。”朱骏声通训定声:“《书》‘西邑夏’、‘天邑商’、‘大邑周’,皆谓国。”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左传·僖公四年》

又如:敝邑(对本国的谦称)

国都,京城〖capital〗

邑外谓之郊。——《尔雅》。郭璞注:邑,国都也

商邑翼翼。——《诗·商颂·殷武》

(翼翼:整齐的样子)

是以论其迁邑易京,则同规乎殷盘。——汉·张衡《东京赋》

又如:商邑(商都)。又指旧都

天子治居之城曰都,旧都曰邑也。——唐·慧琳《一切经音义》

又如:邑庙(城隍庙);邑野(都邑郊野)

指古代无先君宗庙的都城〖city〗

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左传》。孔颖达疏:小邑有宗庙,则虽小曰都,无乃为邑,为尊宗庙,故小邑与大都同名

又如:邑郛(城郭);邑门(城门;都邑之门)

泛指一般城镇。大曰都,小曰邑〖city〗

小则获邑,大则获城——宋·苏洵《六国论》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宋·王安石《伤仲永》

邑小不足容。——清·张廷玉《明史》

摄篆旁邑。——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邑有成名。——《聊斋志异·促织》

俾入邑庠。

又如:邑人(乡邑中的人);邑子(同乡,同邑人);邑屋(村舍);邑落(村落);邑党(乡党);邑闾(里巷的门);邑邻(邻里)

旧时县的别称〖county〗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唐·柳宗元《封建论》

故今之邑民,最独畏旱而旱辄连年。——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

又如:邑乘(县志;地方志);邑僚(县府中的同僚);邑尉(县尉);邑宰(县邑之长。即县令)

通称诸侯的封地、大夫的采地〖fief;feud〗

邑万家。——《战国策·燕策》

然广不得爵邑。——《史记·李将军列传》

又如:邑入(贵族在封地上所收的租税);邑(邑,采邑;祭肉。借指封地的收入);邑钱(封邑的租税收入);邑赏(封地和赏赐);邑粟(采邑的赋粟);邑族(封地和宗族);邑国(古代大夫、诸侯的封地);邑租(封邑的租赋)

居民聚居的地方〖village;town〗

邑犬群吠。——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邑人

yìrén

〖townspeople〗同邑的人

率妻子邑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邑人奇之。——宋·王安石《伤仲永》?

谒于邑人。

邑人以为荣。——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邑是什么意思?

读音:yì 释义:从囗(wei)人。

表城邑。会意。

甲骨文字形。上为囗(wéi),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

合起来表城邑。"邑"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变体为右耳旁。

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城市,都城,旧指县,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古同"悒",指愁闷不安。

相关成语:通都大邑 通都巨邑 通衢大邑 通邑大都 相关此意: 率妻子邑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邑人奇之。

--宋·王安石《伤仲永》 谒于邑人,不使学。--宋·王安石《伤仲永》 邑人以为荣。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邑的意义

邑 yì(1)(会意。

甲骨文字形。上为囗(wéi),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

合起来表城邑。“邑”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变体为右耳旁。

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本义:国)(2)古代称侯国为邑 [state]邑,国也。

――《说文》。段玉裁注:“《左传》凡称人曰大国,凡自称曰敞邑。

古国邑通称。”朱骏声通训定声:“《书》‘西邑夏’、‘天邑商’、‘大邑周’,皆谓国。”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左传·僖公四年》(3)又如:敝邑(对本国的谦称)(4)国都,京城 [capital]邑外谓之郊。

――《尔雅》。郭璞注:邑,国都也商邑翼翼。

――《诗·商颂·殷武》(5)(翼翼:整齐的样子)是以论其迁邑易京,则同规乎殷盘。――汉·张衡《东京赋》(6)又如:商邑(商都)。

又指旧都天子治居之城曰都,旧都曰邑也。――唐·慧琳《一切经音义》(7)又如:邑庙(城隍庙);邑野(都邑郊野)(8)指古代无先君宗庙的都城 [city]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

――《左传》。孔颖达疏:小邑有宗庙,则虽小曰都,无乃为邑,为尊宗庙,故小邑与大都同名(9)又如:邑郛(城郭);邑门(城门;都邑之门)(10)泛指一般城镇。

大曰都,小曰邑 [city]小则获邑,大则获城――宋·苏洵《六国论》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宋·王安石《伤仲永》邑小不足容。

――清·张廷玉《明史》摄篆旁邑。――清·邵长蘅《青门剩稿》邑有成名。

――《聊斋志异·促织》俾入邑庠。(11)又如:邑人(乡邑中的人);邑子(同乡,同邑人);邑屋(村舍);邑落(村落);邑党(乡党);邑闾(里巷的门);邑邻(邻里)(12)旧时县的别称 [county]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唐·柳宗元《封建论》故今之邑民,最独畏旱而旱辄连年。――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13)又如:邑乘(县志;地方志);邑僚(县府中的同僚);邑尉(县尉);邑宰(县邑之长。

即县令)(14)通称诸侯的封地、大夫的采地 [fief;feud]邑万家。――《战国策·燕策》然广不得爵邑。

――《史记·李将军列传》(15)又如:邑入(贵族在封地上所收的租税);邑(邑,采邑;祭肉。借指封地的收入);邑钱(封邑的租税收入);邑赏(封地和赏赐);邑粟(采邑的赋粟);邑族(封地和宗族);邑国(古代大夫、诸侯的封地);邑租(封邑的租赋)(16)居民聚居的地方 [village;town]邑犬群吠。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