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唐朝国都在哪里
唐朝的首都一直是长安(现在的西安),在武则天建立武周的时候迁都洛阳,后来恢复李唐天下,又回迁西安。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与罗马、开罗、雅典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也是中国十三朝的古都,在千余年时间中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非常完善,建都长安的诸多朝代中,周、秦、汉朝、隋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代。
武则天以神都洛阳为统治中心将近50年,基本上延续了贞观之治,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基础,被郭沫若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其影响之深远,波及当时的朝鲜、日本等国。
唐朝前后历经二十二代,一共有二百八十九年历史,其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之一。唐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
在618年由李渊建立,定都长安。627年,李世民登基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以后,武则天一度迁都洛阳15年以周代唐,史称武周,在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还都长安。唐玄宗随即开创了全盛的“开元盛世”,我们国家就这样开始了辉煌的年代。
扩展资料
从五代十国开始就没有朝代在长安定都的原因
1、人口压力过大与天气问题
王朝建都,一般要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地区农业/经济水平圈可以养活数十万人口,
第二、可以招募优秀的士兵,
第三、交通便利。
以西汉为例,关中地区农业发达,水道畅通,物质运输消耗小。而且当时最好的兵源地,陇右地区尽在掌握。
但是到了唐朝,关中地区的农业已经无法满足近百万的人口。更糟糕的是,唐朝以后,气温变暖,关中地区降水减少,再加上水土流失,土地越来越贫瘠,不再是沃野千里,农耕产出越来越少。
不足以养活大量的人口,自唐朝末年,关中地区的吃饭问题就难以自给,需要从江淮一带运粮接济,早在唐高宗时期,他经常和官员们待在洛阳办公,也侧面看出有减轻长安供应不足的原因。
另外长安人口太多,城市排污也差,生活垃圾和粪尿渗透到地下水脉,对长安地区地下水源是严重的污染,到了中唐,长安地下水已经是“水皆咸卤,不甚宜人”。
2、战乱带来的破坏
长安虽然是帝都,但是每次朝代灭亡,对其伤害都首当其冲,最早是西周被犬戎所灭,接着有项羽火烧阿房宫,唐朝最夸张了,天子九逃,国都六失。
安史之乱、吐蕃和党项联军入京、黄巢之乱都曾经对长安城进行大肆破坏和洗劫,朱温迫使唐朝皇帝迁都之时更是将整个长安车几乎彻底摧毁。
后面的朝代如果想着迁都长安,就必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对长安进行重建。那还不如去更加繁荣便利的地方建都。
3、经济中心南移
晋朝以前的南方是一个荒蛮之地,大片区域待开发,经济环境差。
但是东晋之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到了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稳定,大量人口南移,加上唐朝的海上贸易的鼎盛,迎来了海内外商业发展。
反观唐朝灭亡之后,没有政治中心的依托之后,长安的经济则是每况日下。
4、外敌的威胁
唐朝以前定都长安的朝代所面临的边患都是主要来自于西北方向,比如匈奴、突厥、回纥等等,吐蕃兵临城下就是例子,李渊在位的时候一度为了躲避突厥想迁都湖北地区,只是在李世民等人的劝阻下打消了这个念头。而且关中临近很多少数民族政权,对于安全考虑也不适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朝
唐朝的国都是哪里?
唐朝的首都一直是长安(现在的西安),在武则天建立武周的时候迁都洛阳,后来恢复李唐天下,又回迁西安。
武则天以神都洛阳为统治中心将近50年,基本上延续了贞观之治,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基础,被郭沫若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其影响之深远,波及当时的朝鲜、日本等国。
唐朝前后历经二十二代,一共有二百八十九年历史,其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之一。唐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
在618年由李渊建立,定都长安。627年,李世民登基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以后,武则天一度迁都洛阳15年以周代唐,史称武周,在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还都长安。唐玄宗随即开创了全盛的“开元盛世”,我们国家就这样开始了辉煌的年代。
扩展资料
唐太宗和唐玄宗年间先后增建了大明宫和兴庆宫等宫殿。唐长安城周长达35.56公里,面积约84平方公里,是现在西安城墙内面积的9.7倍,汉长安城的2.4倍,北魏洛阳城的1.2倍,隋唐洛阳城的1.8倍,
元大都的1.7倍,明南京城的1.9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公元447年所修君士坦丁堡的7倍,公元800年所修巴格达的6.2倍,古代罗马城的7倍。在盛唐时期,长安为当时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国际都市。
唐长安城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唐长安的人口中,除居民、皇族、达官贵人、兵士、奴仆杂役、佛道僧尼、少数民族外,外国的商人、使者、留学生、留学僧等总数不下3万人。当时来长安与唐通使的国家、地区多达300个。
唐的科技文化、政治制度、饮食风尚等从长安传播至世界各地。另外,西方文化通过唐长安城消化再创造后又辗转传至周边的日本、朝鲜、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唐长安成为世界西方和东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朝
唐朝都城在哪里呢?
唐朝都城有两个,长安和洛阳。
唐朝的首都有两个,分别为长安和洛阳。长安位于今陕西西安,洛阳位于今河南省。
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初唐定都于长安,657年,唐高宗建都洛阳,故自此以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并列为首都,两京并重。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也是中国城市建置市与坊分设的典型。
长安在历史的重要性:
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隋唐时期世界最大的城市。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和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长安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已出现城垣雏形,有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国都史,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一千多年,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是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城市。
唐朝的首都在哪里?
唐朝唐朝国都的首都是长安。
618年唐高祖建立大唐定都长安唐朝国都,长安是西安的古称唐朝国都,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周文王时就定都于此,筑设丰京,武王即位后再建镐京,合称丰镐,西安简称镐即源于此。
长安文化影响极其深远,由于建都长安的周、秦、汉、隋、唐是中国古代最为强盛和文明的黄金时代,因此在唐以后,虽然长安不再为国都,但长安一词却成为国都别称。今天首都北京最重要也最知名的神州第一街——长安街,就是以古长安命名。
布局特征
营建都城是国之大事,所谓“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斯”,它关系到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多重影响,也影响着都城多方面的发展。
因此,在建筑布局上总要有一些原则与方法,尤其在中国古代,精神信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追求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城市布局上往往都被赋予某些象征性意义,隋、唐都城规划布局仍然不能逃脱这种窠臼。以都城的平面布局来看,所谓“建邦设都,必稽玄象”的象天思想在这里得到唐朝国都了体现。
宫城、皇城、外郭平行排列,以宫城象征北极星,以为天中唐朝国都;以皇城百官衙署象征环绕北辰的紫微垣;外郭城象征向北环拱的群星。因此,唐人有诗吟“开国维东井,城池起北辰”,说的就是这种布局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