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小股东欲清仓翼支付,第三方支付牌照价格已缩水

admin 2023年09月17日 03:38:12 6
小股东欲清仓翼支付,第三方支付牌照价格已缩水摘要: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付乐 冉学东 北京报道  日前,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披露的信息显示,中国电信旗下第三方支付机构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小股东欲清仓翼支付,第三方支付牌照价格已缩水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付乐 冉学东 北京报道

  日前,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披露的信息显示,中国电信旗下第三方支付机构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下称“翼支付”)的3.48%股权正在挂牌转让。

  9月15日,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翼支付股权转让属于支付行业中的一种正常变动,且转让比例还不到5%,对于公司的控股股东、经营模式等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

  “清仓”

  信息显示,翼支付3.48%的股权拟进行公开转让。信息披露期满日期为2023年10月7日。

  此次股权转让方为东兴证券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东兴证券”)和金圆资本管理(厦门)有限公司(下称“金圆资本”)。东兴证券和金圆资本分别为翼支付的第五和第十股东。其中,东兴证券持股比例为2.97%,金圆资本持股比例为0.51%,二者合计持股3.48%。此次两家公司计划将持有的全部翼支付股权“清仓”。

  此外,对于翼支付此次股权转让价格、受让方资格条件等均未披露。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分析师王蓬博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东兴证券和金圆资本的持股比例较低,此次股权转让不会对翼支付本身造成太多影响。从投资角度来看,支付机构赚钱能力有限,或是上述两家股东退出的原因。但从翼支付自身价值而言,大概率会有多家机构感兴趣,也不排除有其他股东借此增厚股权比例的可能。

  “上述股权转让比例低,对于翼支付控股股东、经营模式等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苏筱芮表示。

  在业内看来,这两家股东持股比例较低,很难有话语权。且此次转让比例过小,巨头未必感兴趣,中小机构也许会参与。

  翼支付成立于2011年3月3日,2011年12月获得支付牌照,资质包括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等。

  从业绩端来看,2022年,翼支付营业收入为39.65亿元,净利润1.64亿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翼支付上半年营收为21.39亿元,净利润1.93亿元。

  整合继续

  翼支付股权被转让背后,是支付行业的发展缩影。

  近年来,支付机构股权变动频繁。如中通快递通过质押广西恒大万通支付40%股权获得支付牌照,今年7月中通支付正式落地。今年8月,易极付99%股权拍卖结束,起拍价为3957.95万元,因无人报名出价,股权二度流拍。去年6月,小商品城完成对快捷通股权的收购;同年11月,中联信支付100%股权在第二次拍卖时再次出现流拍,连续两次拍卖都没有买家出价;另有广州广电运通拟通过公开摘牌方式收购中金支付的90.01%股权。

  从交易金额来看,互联网支付牌照的交易价格相对昂贵,但相比前几年也已“缩水”。2016年,海联金汇30.39亿元拿下联动优势91.56%股权,刷新了支付牌照收购价纪录;同年美团13.5亿元收购钱袋宝100%股权;2017年,国美收购银盈通,交易价格为7.2亿元;同年滴滴出行收购一九付100%股权,交易金额为3亿元。近两年,牌照收购价格有所回落,部分交易价格在1亿元至3亿元之间,如2021年B站花费1.18亿元收购支付牌照。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近几年支付牌照的成交价格普遍低于2015年、2016年。”王蓬博表示,支付牌照价值要综合来看,仅从拥有互联网支付业务的支付牌照来看,相比之前曾超30亿元的案例来说,类似的业务资质牌照的成交价如今确实已“缩水”。

  谈及年内支付机构股权被转让的现象,王蓬博认为,支付机构股权被转让普遍存在三方面原因:一方面,支付机构经营压力大,盈利困难进而转让股权;另一方面,尽管《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还处于征求意见阶段,但部分机构已经开始整合旗下多余支付牌照,存在类似情况的机构也会跟进;最后,部分支付机构股东从投资角度退出。

  对此,苏筱芮则表示,一方面,部分巨头为响应监管精神主动缩减支付牌照数量、精简支付业务布局。另一方面,部分中小机构审时度势选择主动退出,但与此同时,仍能关注到一些机构以此为契机获取支付牌照、切入支付业务布局,表明第三方支付牌照仍具有市场价值。

  “第三方支付行业已进入深度洗牌期。”在她看来,支付机构“有进有退”,支付牌照“有买有卖”既是支付行业有序发展的重要体现,也能够反映出市场对支付牌照背后价值的认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行业中小机构需要居安思危,在寻求差异化的发展道路上找好定位、选准赛道并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深度切入,通过为实体经济提供创新、优质的服务而持续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