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尼克松访华时间,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看到底部会有收获喔。
本文目录一览:
尼克松访华时间?
1、1972年2月21日-2月28日。具体过程: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点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的“空军一号”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及夫人急忙走下舷梯,向前去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了手。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手握在一起,结束了20多年的隔绝状态,标志着中美关系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七天的历史性访问。访问期间,尼克松总统会见了毛泽东主席,同周恩来总理进行了会谈。双方就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交换了意见,着重讨论了印支问题和台湾问题。
2、尼克松访华简介:
文革后期,中共开始考虑缓和与西方的关系,中美之间展开秘密谈判。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的欢迎。2月28日,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宣布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3、背景: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总统尼克松入住白宫后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开展“均势外交”,增强美国对付苏联的力量,并调整其亚洲政策,多次作出寻求“与中共改善关系”的姿态,包括主动建立了通过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与中国互传口信的渠道。
70年代初,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从调整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外交战略需要出发,通过请美国作家斯诺传话、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等方式,发出愿与美方接触、争取打开中美关系僵持局面的信息。
[img]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时间是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2月28日,中美两国发表了指导两国关系的《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交往的大门终于被打开。尼克松此次访华是20世纪国际外交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2月21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了尼克松总统。 尼克松参观北京故宫博物院 22日,周恩来总理同尼克松总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谈,就中美关系正常化及双方关心的其他问题进行了讨论。周恩来表示:台湾问题是阻碍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尼克松表示: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26日,周恩来总理陪同尼克松总统赴杭州访问。之后,尼克松一行飞往上海。 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上海公报”)。在公报中,双方声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在台湾问题上中方重申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美方声明:“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中美联合公报》是中美两国签署的第一个指导双边关系的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为促进中美友好关系,中国政府将一对大熊猫“兴兴”和“玲玲”送给美国人民。 《人民日报》1972年对尼克松总统访华的报道 作为当年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美国前国务卿黑格参与了有关“上海公报”的谈判,成为这段珍贵历史的重要见证人。黑格在2002年初接受新华社记者的书面采访时说,尼克松1972年2月的中国之行是他总统任内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也是20世纪最重大的外交行动之一。这一历史性事件在华盛顿和北京之间开创了新关系,对30年来整个亚洲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黑格说,尼克松总统和中国领导人找到了一个需要美中两国合作和友谊的战略利益交汇点。尼克松认识到,建立具有长期性、战略性和持久性的美中关系很有必要。黑格强调,在当前发展持久、长远的美中关系要比过去数十年更加重要,“9·11”事件证实了这一事实。“9·11”事件表明,美中利益的交汇点是加强双边关系的催化剂。在谈到“上海公报”的重要性时,黑格说,这份公报的关键内容是:“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岸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至今,这一点仍然必须是美中两国关系的试金石。这一得到美国6位继任总统确认的原则,使两个伟大国家的关系克服了那些难以避免的分歧。这一原则也为两国后来发表的中美建交公报和八·一七公报奠定了基础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时间是多久?
尼克松访华尼克松访华时间的时间1972年2月21日。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点30分尼克松访华时间,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的“空军一号”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及夫人急忙走下舷梯尼克松访华时间,向前去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了手。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手握在一起尼克松访华时间,结束了20多年的隔绝状态,标志着中美关系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七天的历史性访问。访问期间,毛泽东主席会见了尼克松总统,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进行了会谈。双方就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交换了意见,着重讨论了印支问题和台湾问题。
尼克松访华的意义:
尼克访华的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中美两艘大船在当时的世界格局中,各自转个180度大弯来之不易。此后中美逐渐打破坚冰,建立彼此尊重的关系,启发了国际政治中意识形态体系的更新,推动了世界和平与经济流通,堪称20世纪政治史上的里程碑。
同时,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中国的意义重大,这使中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联系加强,关系得到改善,为以后的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当时,使中国不再处于两个拳头打人的不利局面,在实际上结束了以往的以意识形态决定对外政策的指导方针。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八十年代末苏联、东欧剧变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时间是?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时间是:1972年2月21日—28日。走访从城市北京、上海、杭州。
1971年7月9—11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秘密访华,双方商定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前访华。1972年2月21—28日。
美国总统尼克松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邀请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21日下午,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会见了尼克松,两人就中美关系正常化及其他国际事务认真、坦率地交换了意见。
22日,周恩来和尼克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谈,就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进行了广泛、认真的会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在对抗20多年之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20世纪国际外交史上重要大的事件之一。
扩展资料:
前期工作:
1971年4月21日,周恩来总理会见基辛格 ,中国政府就美方提出双方举行高层对话的建议给美国政府一个答复:“要从根本上恢复中美关系,必须从中国的台湾和台湾海峡地区撤走美国一切武装力量。
而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只有通过两国高级负责人直接商谈才能找到办法。因此,中国政府重申,愿意公开接待美国特使如基辛格博士,或美国国务卿甚至美国总统本人来北京直接交谈。”
尼克松总统于同年5月中答复说,为解决两国之间的分歧问题,并由于对两国关系的重视,他准备在北京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诸位领导人进行直接交谈,并建议由基辛格赴华与中国高级官员举行一次秘密的预备会议。中国同意这一建议。
1971年7月9日——11日,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双方讨论了国际形势及中美关系问题,并就尼克松访华一事达成协议,7月16日发表了《公告》。
公告说:“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访华过程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点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的“空军一号”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及夫人急忙走下舷梯,向前去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了手。
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手握在一起,结束了20多年的隔绝状态,标志着中美关系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七天的历史性访问。访问期间,尼克松总统会见了毛泽东主席,同周恩来总理进行了会谈。
双方就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交换了意见,着重讨论了印支问题和台湾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尼克松访华
尼克松访华二次访华时间
1976年2月
第一次是在1972年2月21日至28日,
第二次是1976年2月。
尼克松访华是哪一年?
1972年。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1913年1月9日—1994年4月22日),其姓氏又译作尼克森,美国第36任副总统及第37任总统,美国共和党政治家,律师。
早年经历
1913年1月9日,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以下简称:尼克松)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奥林奇县的约巴达林。尼克松共有兄弟五人,他排行第二。尼克松的一个弟弟在年幼时病死。
1930年9月,尼克松自公立中学毕业后,考入惠提尔学院,主修历史。
1933年,毕业时以全班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获得学士学位。后又入北卡罗来纳州的杜克大学法学院。学生时代的尼克松就热衷于政治活动,大学四年级时当上了全校学生团体的主席。
1937年6月,毕业并获得法学士学位。尼克松自杜克大学法学院毕业后曾去纽约觅职未成,决定返回惠提尔当律师。他在旧金山通过了参加律师业的考试,成为当地律师的成员,然后回到惠提尔开业。
1938年6月,尼克松登记成为共和党员。
1942年初,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尼克松离开律师事务所到华盛顿参加联邦政府部门工作。他在物价管理署工作过一段时间;同年8月,尼克松参加海军,当中尉。不久被派往南太平洋空运队服务。
1943年10月,晋升为上尉。
1945年10月,尼克松晋升为上校。
1946年3月,尼克松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