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带你回到远古的恐龙世界,《侏罗纪世界2》中都有哪些恐龙?
恐龙迷们翘首以盼的《侏罗纪世界2》终于上映了。这部由斯皮尔伯格监制的科幻大片颇有复古之风,似乎能把人拉回《侏罗纪公园》的时代。
本片剧情承接上一部:知名旅游景点侏罗纪世界因为事故惨遭废弃,屋漏偏逢连夜雨,岛上的火山突然活了过来,仅存的恐龙面临灭绝之危,考验人类的,是要不要去拯救这些恐龙……
剧情当中,点名了11种最重要的恐龙。它们都是谁?我们一个个来看。
霸王龙和迅猛龙
从最早的《侏罗纪公园》开始,霸王龙(Tyrannosaurus rex)和迅猛龙(Velociraptor)就是整个系列最耀眼的恐龙主角。《侏罗纪世界2》也不例外。
霸王龙已经是无需多做介绍的存在。每当剧情需要巨兽时,那头雌性霸王龙总会适时出现,推动剧情发展。可以说,没有霸王龙的《侏罗纪XX》,就不是一部好的恐龙片。
你应该看得出来,这不是霸王龙。图片来自Tommy H的Youtube。
如果说《侏罗纪世界2》的恐龙里有一个主角,那必然是迅猛龙——更科学一些的中文名是伶盗龙。它们所属的恐爪龙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后肢的第2趾像弹簧刀一样,又大又锐利。这类恐龙有相当大的大脑,可能非常聪明。
迅猛龙多聪明呢?它们是地球上除了人类唯一一种出产哲学家的动物。
侏罗纪世界的迅猛龙虽然叫迅猛龙,但其实不是迅猛龙。真实的迅猛龙其实很小,只有火鸡那么大。电影里那个个头,其实应该是更大的恐爪龙(Deinonychus)。
霸王龙和迅猛龙长得挺不一样,但其实亲缘关系并不远。它们都和鸟类的关系比较近,鸟类的祖先和它们算是亲兄弟。这个类群被称为坚尾龙类,关系近成这个样子,可能有些器官就比较通用。
冥河龙
《侏罗纪世界2》中,有一种戏很足的小型双足草食恐龙,擅长用厚重的脑袋顶人。如果你热爱恐龙,看到这个描述肯定会想到肿头龙。但电影里出现的那一位并不是肿头龙(Pachycephalosaurus),而是关系很近的冥河龙(Stygimoloch)。
冥河龙头骨,拍摄者LoKiLeCh。
对比肿头龙,冥河龙有两个较容易区别的特点。第一是个头较小,肿头龙体长可达4米多,冥河龙只有一半,看起来不比人大。第二是脑袋上的刺儿比较多。肿头龙类都可以拿厚重的大脑袋当武器,但它们脑袋上也有一些骨刺,这些骨刺可以用来好看,也可能能拿来御敌。
冥河龙的名字意思是“来自冥河的恶魔”,中二感十足。肿头龙类里这样中二的名字还挺常见,它们还有个亲戚叫霍格沃兹龙王龙(Dracorex hogwartsia),名字是从《哈利波特》里来的。不过,有研究者认为无论是冥河龙还是龙王龙都不是有效的物种,它们可能是肿头龙的未成年个体或是雌性个体。
三角龙和中国角龙
角龙,也是大小朋友们热爱的恐龙类别。《侏罗纪世界2》中至少出现了两种角龙,分别是三角龙(Triceratops)和中国角龙(Sinoceratops)。
超级大明星三角龙就不细讲了,这是种活着、死了都能干掉掠食者的彪悍动物。新上线的中国角龙,倒真是让人惊喜。这是一个2010年才由知名恐龙学家徐星描述的新种。
电影中的中国角龙。
中国角龙最有特色的是颈盾。它们的颈盾如铁王座一般,边缘有多根突起的骨刺,而且骨刺还向前弯曲。《侏罗纪世界2》还给这个颈盾配上了鲜艳的颜色,煞是好看。
迷惑龙
11种重要恐龙里,唯一一个长脖子的蜥脚类恐龙就是迷惑龙(Apatosaurus)。迷惑龙是化石猎人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命名的,起这名字的时候,马什觉得这恐龙的有一块特殊的骨头根本不像恐龙反而像沧龙,于是就叫了这么个让人迷惑的名字。迷惑龙有个更有名的亲戚叫雷龙。在分类史上,迷惑龙和雷龙的关系分分合合,十分混乱,远比那根骨头更让人迷惑。
然而,更戳中我情怀的,是剧情之外不那么“重要”的腕龙(Brachiosaurus)。
《侏罗纪公园》中的腕龙。
在《侏罗纪公园》这个开创了整个系列的初代作品中,有一个特别震撼、让人过目不忘的镜头,就是一头腕龙立起身子,抬起脑袋,吃树顶上的叶片。当它前足轰然落下时,大地也为之震撼。
《侏罗纪世界2》中,腕龙同样的动作再次出现。这一个镜头,从各种意义上都让人泪流满面。
食肉牛龙
不管怎么看,食肉牛龙(Carnotaurus)都长得非常怪异,透着一丝丝的猥琐。我就黑它们了怎么着。
食肉牛龙,图片来自Dinosaur Island Wikia。
这类恐龙脑袋上有一对角,很像牛角,所以才叫食肉牛龙。它们有着特别长的脖子,特别短的口鼻部,和一对异常短小但又有三根手指的前肢。可以说,长了一幅很有特色的炮灰脸。我又黑它们了怎么着。
《侏罗纪世界2》中还出现了异特龙(Allosaurus),侏罗纪的食肉霸主。这类恐龙没有那么有名,纯粹是因为霸王龙抢走了全部的视线。异特龙类在白垩纪也比较繁盛,出了鲨齿龙(Carcharodontosaurus)和南方巨兽龙(Giganotosaurus)这样的庞然巨物。它们不比霸王龙小,生活在相近的时代,只是因为分布不同没有见面。但请不要问“霸王龙、鲨齿龙、南方巨兽龙谁厉害”这种问题,就像不要问“狮、虎打起来谁赢”一样。
重爪龙
重爪龙(Baryonx)是一类吃鱼的恐龙,拥有巨大而沉重的爪子,于是被命名为重爪龙。在《侏罗纪世界2》里,它们的戏份还不算少,不过作为一种靠水吃水的恐龙却老在陆上镜头里出现,发挥得不算好也不让人吃惊了。
重爪龙和更有名气的棘龙(Spinosaurus)是亲戚。近20年,人类认知中的棘龙,战斗力在一路下滑。在《侏罗纪公园3》中,棘龙还是能够暴打霸王龙的狠角色;在近期的研究里,科学家认为棘龙的四肢很无力,在地上可能得像鳄鱼一样拖着肚子走,简直威风扫地。这样的结论尚有争议,但棘龙是一种特别适应水生生活的恐龙,肯定是错不了。
现代的棘龙复原图,图片来自National Geographic Kids。
《侏罗纪世界2》中棘龙没有出现。但在博物馆里,有一个很像棘龙的模型。它的背帆在身体中央断开了,看起来是两截。那可能是棘龙类中的鱼猎龙(Ichthyovenator)。此处不是很确定,欢迎指正。
剑龙和甲龙
剑龙(Stegosaurus)和甲龙(Ankylosaurus)大家都认识,不展开介绍了,说点别的好玩的。
这两类恐龙在演化上关系很近,被归为覆盾甲龙类。它们都曾繁盛一时,剑龙类的黄金时光在侏罗纪,甲龙类则在白垩纪。在白垩纪早期,甲龙类中出现了一个奇葩类别:辽宁龙(Liaoningosaurus)。怪在哪儿呢?无论剑龙还是甲龙,都是植食性的陆生恐龙。但辽宁龙是个意外,它们维生靠下水抓鱼。
辽宁龙,图片来自Young Scientists Journal。
似鸡龙
在剧情提到的11种重要的恐龙中,似鸡龙(Gallimimus)是真正的龙套。这个白垩纪的鸡,体长可达4-6米,去掉尾巴就有点像鸵鸟,有着长长的脖子,在电影里很显眼。
似鸡龙的戏份,远没有另一种同样柔弱的兽脚类恐龙足。那就是小小的美颌龙(Compsognathus)。美颌龙是体型最小的恐龙之一,小小萌萌,被《侏罗纪世界2》塑造成了猫一般的动物。
美颌龙,图片来自BigBadToyStore。
30年来,许多新的研究颠覆了我们对恐龙的认知。比方说,如果按现在的复原方法,美颌龙、迅猛龙等兽脚类恐龙很可能会被安上一身的羽毛。但《侏罗纪世界》并没有这样,延续了《侏罗纪公园》的老派美学。
这样的外貌,倒真是戳我们这些老粉丝的心。
好了,恐龙介绍完毕。看完这篇文章的你,再看《侏罗纪世界2》就不会抓瞎了。
恐龙的种类名称和图片(恐龙有多少种呢)
; 6、双冠龙
nbsp; 双冠龙生存于侏罗纪早期的恐龙,双冠龙长达6米,站立时头部高约 米。头顶上长着两片大大的骨冠,故名双冠龙。
7、异特龙
nbsp; (1)异特龙,又名跃龙或异龙,是蜥臀目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恐龙的一属。生存于晚侏罗纪,约1亿5500万年前到1亿3500万年前。
(2)异特龙是种中型的二足、肉食性恐龙,身长米,最大米,体重吨最重吨。另外,异特龙非常聪明,会围攻大型猎物,是一种庞大、凶猛的肉食性恐龙。
8、剑龙
nbsp; (1)剑龙是草食性的恐龙,行动缓慢,它身上的骨板和尾巴上的尖棘,便成了躲避肉食性恐龙最好的防卫了。
(2)剑龙出现于一亿五千万年前的剑龙,最大的特征就是背部耸起的两排骨板,以及尾巴上生着尖棘。
9、翼手龙
nbsp; 翼手龙侏罗纪晚期的翼龙类,短尾,头长,中间一些种体型大小如麻雀,另外一些可大到像鹰一样,两翼开展可达30——70厘米,以昆虫为食,有些可能觅食鱼类,在分类上并不真正属于恐龙。
10、三角龙
约68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和暴龙生活在一个时期、同一个地方,最晚出现的植食恐龙之一,经常被作为晚白垩纪的代表化石,也是最著名的恐龙之一。
史上最强十大食肉恐龙(排名第一名图片)
; 第一名:霸王龙(即雷克斯暴龙)
霸王龙
霸王龙又名暴龙是最强大的恐龙,霸王龙的听觉、嗅觉、视觉都超级灵敏,长而锋利的牙齿仿若刻刀非常锋利。从平均体长上看大部分食肉恐龙都能超过霸王龙,但它们的体重通常只有霸王龙的50%至78%。在食肉恐龙中只有蛮龙和魁纣龙的体重能达到或接近霸王龙的90%。霸王龙平均体长12.2米,最长15米,平均体重8吨,最重14.85吨。平均臀部高度约4米,最高臀部高度约5.2米平均头高约6米,最高头高6.72米。体型仅次于棘龙,是第二大的食肉恐龙。
霸王龙
体型庞大的霸王龙咬合力更是达到了惊人的9万牛顿-24万牛顿。在美国发现的三角龙化石,一只额角被霸王龙咬断。而另一只埃德蒙顿龙也有相似的证据,尾巴上被霸王龙撕下来一大块肉。霸王龙是霸王龙科中最大的,霸王龙的拉丁学名是意为[残暴的蜥蜴之王]。
霸王龙生存于距今6850万年至65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的美国、加拿大。是白垩纪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中,唯一的非鸟类恐龙。
霸王龙是最残暴也是最著名的恐龙。爬行动物只要不死,就会一直生长,但霸王龙超过19岁之后它们就不会再变高变长,它的骨骼只会越变越粗壮。别看霸王龙前肢短小,但是每个前肢可以举起400公斤的重物。在电影《侏罗纪公园III》中,棘龙打败了霸王龙,但如果霸王龙和棘龙真的打上一架,棘龙获胜的可能性非常小。
霸王龙不仅仅出现于电影,在书籍中也常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如《霸王龙兄弟》、《与古生物同行》、《恐龙之最》、《恐龙大战》中都出现过霸王龙的身影。
霸王龙的头部长约1.55米,与成年人的身高差不多。霸王龙拥有如此庞大的头颅,自然牙齿也不会太小。它们的口中布满了60颗25厘米至37厘米的牙齿。霸王龙的牙齿呈圆锥形,且弯曲,边缘还带有锯齿,可以轻易咬碎任何动物的骨头。有人认为霸王龙是个积极的掠食者,还有人认为霸王龙是吃腐肉的,但是经过科学家研究发现,霸王龙既是腐食者也是掠食者。雷克斯霸王龙要忙着捕食猎物,为了维持生活,如此庞大的肉食恐龙,每天不得不吃掉两个人那么重的食物呢。霸王龙的牙齿和其它食肉恐龙不同,霸王龙的牙齿是圆锥形的,这就是它们为什么可以轻易咬碎骨头的原因。
第二名:异特龙
异特龙
到侏罗纪晚期,恐龙世界在不断变化,巨型食肉恐龙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异特龙就是其中一种。异特龙的很多骨头都是中空的,与现代多数鸟类相似。异特龙的前肢比霸王龙更大,而且手上长有三个指爪,非常锋利。异特龙是侏罗纪恐龙中的代表性恐龙。它们的爪子可以轻易撕开猎物的皮肤,也可以从猎物身上下它们头上长有明显的肉冠,但是并不像双脊龙那样脆弱,相反却很坚硬。这种特殊的肉冠,可能是为了帮异物龙遮蔽太阳的光线,使他们看得更清。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异特龙这种强大的巨型食肉恐龙竟然很少在影视作品出现。侏罗纪公园三部曲和侏罗纪世界I中都没有异特龙的身影,直到侏罗纪世界II上映,异特龙才在影院的屏幕上出现。
1877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异特龙被发现后,这块恐龙化石竞习者中非常有人气,在世界上非常有人气的苏富比拍卖行的拍卖中以超过178万美元价格被卖出。
异特龙
科学家们都很怀疑这样巨型的食肉动物是否能够快速奔跑,或是能够追击、抓住迅速移动的猎物。尽管它的后肢强壮有力,人们仍然怀疑它的奔跑速度是否能够超过30千米/小时。但是后来,研究表明异特龙的速度竟然达到35-55千米/小时,这个速度在大型食肉恐龙中也是数一数二的。从一些遗骸上可以看出,异特龙在捕猎时可能经常遭到猎物的反击并且受伤。
异特龙又名跃龙、异龙,平均体长8米,最长12米;平均体重:1吨,最大4吨。它们不是体形最大的食肉恐龙,但可能是体形最匀称的。异特龙是群居动物,它们的战术分为两种,第一种战术是围住猎物,不让猎物逃跑,最终让猎物体力不支而死。第二种战术是每只异特龙都上前咬上一口,让猎物失血过多而死。异特龙的拉丁学名是Allosaurus意为[非同一般的蜥蜴]只有一只成年的异特龙和一只受重伤的霸王龙(成年)才有50%的胜算。
异特龙虽然速度比霸王龙快,但是智商、咬合力却没有霸王龙高,因此在和霸王龙的对决中,异特龙绝对占不了上风。
第三名:鲨齿龙
鲨齿龙
鲨齿龙又名望齿龙,意为“长有鲨鱼牙齿的蜥蜴”。鲨齿龙平均体长11米,最长14米。平均体重6吨,最大体重10吨。鲨齿龙的中文学名是:撒哈拉鲨齿龙。这是因为它们的化石发现在撒哈拉沙漠。它们的速度可达32千米/小时。牙齿锋利形似刀片,用于切割,可以轻易撕下一大块肉。鲨齿龙的脑袋虽然比霸王龙的大,但智商却只有霸王龙的一半。
鲨齿龙是第四大的食肉恐龙。鲨齿龙可以单独杀死一只潮汐龙幼仔。虽然它(潮汐龙)还是幼仔,但体形却不小,所以鲨齿龙能单独杀死它,已经是精兵中的精兵了。如果鲨齿龙成群结队地行走,就连体形庞大的潮汐龙也不是它们的对手。
鲨齿龙
在鲨齿龙生活的时代和地区还有一种非常强大的食肉恐龙,它就是棘龙。一些化石证据表明,它和棘龙发生过一场生死搏斗,并且战胜了棘龙。
鲨齿的拉丁学名是:Carcharodontosaurus. 翻译过来就是:长着鲨鱼牙齿的蜥蜴。确实鲨齿龙的牙齿类似现代的噬人鲨。鲨齿龙的牙齿长达10厘米虽然没有霸王龙的牙齿大,但是鲨齿龙的牙齿用于切割是非常方便的。这是因为鲨齿龙的牙齿类似刀片而且非常锋利。拥有这样牙齿的鲨齿龙就可以像霸王龙称霸北美一样称霸非洲。
第四名:棘龙
棘龙
至今人类对棘龙知之甚少,这是因为最完整的棘龙骨架在二战时期被盟军摧毁,而这之后发现的棘龙骨架也都支离破碎。棘龙平均体长16米,平均体重12吨,最大体重18吨,最大体长20米,棘龙已经赶超了所有的食肉恐龙,把霸王龙、鲨齿龙、异特龙、蛮龙这些巨型食肉恐龙甩在身后。棘龙的背部有一个帆状物,这个帆状物可以调节体温、吸引异性、威胁对手。但这个帆也成了棘龙的要害,如果其它的食肉恐龙咬住了棘龙的帆,棘龙就很难用自己的嘴和爪子攻击对手,只能知难而退。棘龙的咬合力最大,可达5吨,掌击力也是最大,可达9吨。
棘龙
谁都不会想到棘龙这个庞大的食肉恐龙竟然是两栖恐龙。它人一天的大半时间都待在水里,晚上会爬到岸上休息。棘龙的食物是一种叫锯鳐的鱼类。但是不要以为棘龙吃鱼就不危险。它们可能会去猎食当时的一种鸭嘴恐龙–豪勇龙,它们可是棘龙最喜欢的食物。
第五名:蛮龙
蛮龙
蛮龙又名野蛮龙、蛮王龙,蛮龙属于巨齿龙科。它们的最大咬合力可达15吨。仅次于霸王龙是咬合力第二大的恐龙。可见蛮龙的实力不是吹的,有古生物学家发现,有异特龙被蛮龙杀死并吃掉的化石证据,这可以证明:蛮龙的单体战斗力已经超过了一只异特龙。但是如果两只异特龙和一只蛮龙大战一场的话,蛮龙赢的可能性只有5%.
蛮龙的粗壮程度仅次于魁纣龙,是除霸王龙外第二粗壮的食肉恐龙。
蛮龙
蛮龙的食物是大型的蜥脚恐龙和剑龙。蛮龙和霸王龙在血缘上相差很远,在时间上比霸王龙早了7000万年,在食物链上,蛮龙也只能排在同时期食肉恐龙的第二位。
蛮龙的体长是12至14米,是当时体型最大的食肉恐龙。蛮龙的前肢发达并长着大大的三个趾爪:第一趾最大,而且向内弯曲;第二趾也是弯曲的;而最小的第三趾最灵活,可往内侧、外侧摆动。
蛮龙狩猎的时候,可以用爪子直接抓住猎物的背部,将猎物大幅度拉近。然后再用嘴撕咬猎物。也可以先用大嘴咬住猎物,再用前肢拉近猎物,然后用趾爪在猎物身上划出致命的伤口。
第六名:
南方巨兽龙
南方巨兽龙又名巨兽龙、南巨龙。生存于现代的阿根廷,以阿根廷龙为食。它们会先包围阿根廷龙,然后每只巨兽龙从阿根廷龙身上撕下一块肉,使阿根廷龙失血过多而死。南方巨兽龙的平均体长可达十米。最大体长可达13.8米。
南方巨兽龙的身体比其它巨型食肉恐龙的身体都要矮一些,这是为了在长时间追击过程中不会摔倒。但这也限制了它们的奔跑速度。研究显示,南方巨兽龙的奔跑速度是40千米/小时,竟然还没有比自己体重更重的霸王龙的速度快。但这个速度追逐行动迟缓的阿根廷龙是没有问题的。
南方巨兽龙被一些影视作品和书籍夸大成比霸王龙还大的恐龙,但实际上,南方巨兽龙并没有霸王龙大。南方巨兽龙的体重是7至12吨。它们进化出如此庞大的体形,可能就是为了让自己的体形不要跟猎物的体形差距太大。
南方巨兽龙
有些人认为南方巨兽龙是比霸王龙还厉害的恐龙。但事实证明南方巨兽龙在真正的恐龙世界中,实力只能排在第六名。
南方巨兽龙的祖先是侏罗纪的王者:异特龙。南方巨兽龙在进化的过程中只重视了体形和牙齿的演化,忽视了智力、视力和反应力的发展。它的大脑容量只有霸王龙的一半,这使它们没有能力改变狩猎方法,应对白垩纪晚期出现的速度、视力和反应力都很好的小型和大型植食恐龙。
在阿根廷龙灭绝后,南方巨兽龙也灭绝了。
第七名:诸城暴龙
诸城暴龙
诸城暴龙是生活于白垩纪晚期的大型暴龙类恐龙,平均体长约11米,平均体重约8吨。最大体长13米,最大体重11吨。在暴龙科中,体型仅次于霸王龙,是第二大的暴龙科恐龙。
诸城暴龙是生活在中国的暴龙科恐龙。因为其发现地位于中国山东的诸城,所以得名诸城暴龙。
诸城暴龙是亚洲发现、跟霸王龙最亲缘关系的恐龙。它的食物主要有山东龙和小贵族龙。
诸城暴龙的模式种是巨型诸城暴龙。
诸城暴龙
诸城暴龙的前肢比霸王龙略长且略为粗壮。诸城暴龙的嘴里密布着许多牙齿,数量达60颗以上,为诸城暴龙提供了非常强大的咬合力,可以轻松咬断猎物的骨头。
诸城暴龙的猎食方式可能与近亲霸王龙相似:会先用头部将猎物撞倒,然后用嘴巴给猎物致命一击。诸城暴龙不像有些影视作品上的形象一样没有羽毛,它们其实是长有羽毛的–这可能是为了在当时的气候条件下保暖。
诸城暴龙的腿部肌肉非常强壮,这给它提供了很快的速度,在捕食过程中可以轻松追上猎物。这样的结构让它的实力在所有恐龙中排名第七。
第八名:奥沙拉龙
奥沙拉龙
奥沙拉龙属于棘龙科。背上有棘龙一样的帆,从外观上看奥沙拉龙就像一只缩小版的棘龙。奥沙拉龙主要以腐肉及鱼类为食。在旱季,它们也会猎食其他恐龙
奥沙拉龙
奥沙拉龙的牙齿与其他棘龙科恐龙相似,呈圆锥形。头部较长,与棘龙相似。奥沙拉龙拥有非常大的前肢,可能是用来捉鱼的。至今只发现了两块奥沙拉龙的骨骼化石,所以古生物学家知之甚少。
很多关于奥沙拉龙的知识也只是推测。
第九名:迅猛龙
迅猛龙
迅猛龙是白垩纪晚期分布于蒙古和中国内蒙古的驰龙科恐龙。它们并不像电影中那样没有羽毛,相反迅猛龙的身上布满羽毛。这可能是为了保暖,但却不能飞翔。
最著名的迅猛龙化石是一具被称为“搏斗中的恐龙”的化石,这是一枚迅猛龙和原角龙搏斗的化石。研究人员推测,它们可能是遭遇了沙尘暴。迅猛龙身长约2米,体重约15千克。在恐龙中,这个个头并不算大。
迅猛龙的脚上长有所有驰龙产恐龙都有的“镰刀爪”。在捕猎的时候这个爪子可能是用来让迅猛龙跳到猎物身上牢牢抓住猎物的;也可能是迅猛龙在猎物身上制造伤口、使猎物失血过多而死用的。
迅猛龙
迅猛龙拉丁学名是Velociraptor 翻译成中文就是“敏捷的盗贼”。迅猛龙的中文学名是“伶盗龙”。迅猛龙的别名还有:快盗龙、疾走龙、速龙。
迅猛龙的奔跑速度可达56千米/小时,可以猎食当时的似鸡龙。
像迅猛龙这样的群体捕猎者就连当时的顶级掠食者特暴龙也会变成它们的食物。可见迅猛龙在食物链的顶级捕食者地位。
第十名:特暴龙
特暴龙
特暴龙身长约7.4-12米。它们属于暴龙科,拉丁学名:Tarbosaurus.
因为古生物学家发现了很多特暴龙化石,所以对特暴龙研究得比较多。特暴龙化石发现于中国内蒙古和蒙古国。
特暴龙的头很大,颈部呈S形弯曲,尾巴在多数情况下会水平抬起。它们的前肢是暴龙科中最短小的,比霸王龙的还要小,根本没有用处。特暴龙的体重约6-8吨。特暴龙并不像霸王龙那样有双眼视觉,它只有单眼视觉,不能向正前方看,特暴龙虽然有每小时32千米的速度,但它们很少跑这么快,因为一旦摔倒就很难再爬起来。
特暴龙
特暴龙通常捕食鸭嘴龙或角龙类恐龙。它们生存于白垩纪与霸王龙生存于同一时代。特暴龙有时也会在电影中出现。如:韩国拍摄的《特暴龙历险记》和中国拍摄的《恐龙王》。在小说中也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如《特暴龙生死录》等。